×
经济学家

美经济学家:美国想复制中国基建"奇迹",但

近日,美国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和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书亚·列维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撰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称美国拜登政府虽然很关心美国的基建问题,而且很喜欢拿中国做比较,但美国却无法复制中国基建的“奇迹”,因为基建在中国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并不存在。

如下图所示,在这篇题为“拜登想复制中国的基建奇迹,但他做不到”的文章中,作者表示拜登政府不仅宣布将投资2万亿美元用于翻新美国基建的计划,而且作者在谈及这个面向美国国内的政策时,还常常会以“和中国竞争”为说辞,想以此凝聚人们对他这个政策的支持。

截图来自刊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

作者还表示,不仅是美国在基建问题上拿中国做比较,印度、巴西等其他主要新型经济体也很希望追赶上中国的脚步,可这些国家不堪重负的城市服务、老旧的交通系统和欠缺的电网系统,都在阻碍他们实现这一雄心壮志。所以,这些国家若想追赶中国,就也需要大力投资基建。

然而,作者也表示,美国和其他这些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基建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投资的钱该从哪儿来,是加税还是借债。可中国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则与这些国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仅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机制与这些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而且中国还有着一种外界难以理解的融资方式。

这种中国特有的融资方式,根据作者的说法,便是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现了土地中隐藏的巨大价值。

截图来自刊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

作者说,原本在经济改革前价值极为有限的土地,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住房市场化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迎来了价值的迅猛增长,从而令中国各地的政府通过拍卖土地使用权就可以筹集到发展基建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土地价值的飞涨还令中国各地的政府开始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土地等资产做抵押去融资,从而可以获得更多发展基建所需要的资金。

作者说,正是这一特殊的来钱方式,令中国这个人均收入只有美国七分之一的国家得以快速地建设起了从电网到地铁网络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

截图来自刊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

相较而言,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早已发展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这些国家的政府自然无法再像中国那样通过土地获得大笔的资金去发展基建了。

不过,作者也指出,中国这种用土地财政驱动基建的模式不会永远有效,因为这种模式需要土地的升值速度一直超过利率的上涨速度才能维持。可中国土地价值正在走向均衡,而中国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变化则会不断推高利率。另外,政府许多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报也在下降,还有让人警惕的地方债务问题。所以,他认为中国接下来的基建投资速度会不断放缓。

截图来自刊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

最后,作者还表示,虽然美国政府无法像中国那样通过土地财政融资,但由于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所以美国在不加税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大量发行美债来筹集发展基建的钱,不是用土地——而是用美国财政部的信誉来做抵押。

但作者亦指出,这种操作也会有走到头的时候……

截图来自刊发在《外交政策》上的文章

编辑/马晓晴

上一篇:香港医管局举行研讨大会 国家卫健委主任冀香港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