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经济学谈"天价彩礼"

图片来自pexels

编者按:本文来自智本社,作者智本社社长清和,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彩礼,隔三差五被舆论讨论。近期,“高价彩礼”、“江西彩礼”、“彩礼贷”冲上热搜,给社会焦虑再添一把火,也给一些正步入适婚年龄的青年增添了一些忧虑。

有人说,中国早已禁止买卖婚姻,彩礼是一种涉及金钱交易的婚姻陋习,包含对女性的婚姻歧视。也有人说,彩礼是一种礼节,是中国婚姻文化传承的礼仪。还有人说,天价彩礼是一种通胀现象。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彩礼与婚姻。

本文逻辑

一、婚姻与风险

二、彩礼与投资

三、行为与价格

01

婚姻与风险

婚姻,是一种抗风险制度。

不管是原始族群、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做出一种共同的选择,那就是结婚。不管是欧美人,还是东方人,到了适婚年龄也会走入婚姻的殿堂。

这是为什么?

是生理驱动,还是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学家认为,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经济行为考虑的因素包括收益、成本与风险。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定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有繁衍的风险,也有经济的风险,还有生存的风险。人类对抗风险的一个共同路径是集体行动,形成具有效率的组织,比如原始族群、宗族氏族、城邦联盟、宗教团体、现代国家、企业组织等等。这些组织能够对抗经济与生存的风险,但是无法解决繁衍问题。繁衍,需要两性共同合作、共同行动,于是就有了婚姻制度,在婚姻制度上形成家庭组织。

我曾在《家,会消失吗?》一文中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采用婚姻制度,而不是类似于公司的雇佣制度或合伙制度?主要考虑的是对抗繁衍的风险,婚姻会诞生一种副产品(收益)那就是孩子。婚姻制度之上的家庭组织是养育孩子的最优组织。

人类历史上存在不同的婚姻制度,但目的都是为了对抗风险。原始族群采用过群婚制度,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集体通婚。这种婚姻制度没有形成家庭组织,但可以避免滥交和乱伦导致族群灭绝。在当时,交配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两族交配的工作受军事化管制,地点尽可能隐蔽,争取快速解决战斗。在自然界中,战斗力越弱的动物,交配时间与频率越低。

农耕社会普遍采用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有一整套婚姻制度来控制风险。多妾是男权社会保持多生育的不平等制度,降低适婚年龄、提早生育是为了更快繁衍后代。

家庭,还是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成家立业的经济学含义就是建立一个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效率。首先是劳动数量增加(妻子);然后家庭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计划管理和男女分工产生效率;最后是繁衍后代的代价模式拓展了投资预期和周期。

进入现代社会,婚姻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恋爱、结婚与离婚都是个人的自由权。自由婚姻比传统婚姻的配置风险更大,但效率也更高,整体来说是更有效率的。不过,随着科技与制度持续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的经济独立性越来越强,家庭不再是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取而代之的是企业组织。经济独立性越强的人越不急于结婚,他们在企业组织中可以获得足够的经济保障。结婚年龄不断往后推移,晚婚、不婚的群体在扩大。

婚姻对抗风险的作用越来越弱,似乎只剩下繁衍后代的功能。考虑到生育的成本、结婚的成本,很多人选择不婚或不生、少生。如此,在现代社会,婚姻制度和家庭组织逐渐失去了经济效率与社会竞争力。这就是当前婚姻萧条、出轨繁荣,生育断崖、单身繁荣的主要原因。

所以,现代社会的生存风险、经济风险,被国家组织、企业组织等化解,婚姻制度和家庭组织抗风险的作用下降,婚姻似乎变成了最大的风险。正如当企业经营遇到风险,你希望引入投资人来共同抵抗风险。但是,引入投资人也是有风险的。你不知道哪个投资人是合适的,投入多少资金适合,你需要让出多少股权和决策权,等等。

结婚也存在风险,概括起来有三部分:一是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二是结婚的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三是违约的风险,包括经济损失、情感伤害等等。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不知道哪一位才是你一生的挚爱。每个人在寻觅对象时,信息都是有限的。要扩大搜寻范围和力度,就需要支付更多的信息成本,即交易费用。古代的信息费用更高,门当户对、媒妁之言和包办婚姻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和结婚风险。在现代自由的婚姻市场中,人也是在有限的信息下、有限的交易费用下做边际选择的。找对象找的是当时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效用最高的那个人。

上一篇:拆盲盒停不下来?原来是这些心理学和经济学原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