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红经济学家,今夜咱聊聊?
为财经人士倾心打造的投研资讯平台
从研报里面寻找预期差,
以价值之名,行投机之实。
经济数据
昨晚《刚刚,一个惊喜,俩隐忧》一文简单聊了下最新披露的CPI、社融等经济数据,引发了研粉的热烈讨论,下文再做个补充解读。
关于工业品通缩与货币政策
今天,针对CPI、PPI数据,某网红首席经济学家发文,表达了以下观点:
当前物价形势的关键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
猪肉价格问题不是货币政策导致的,货币政策也解决不了。当前货币政策要针对总需求不足进行适当逆周期调节,稳定就业。不能因为一头猪制约财政货币政策稳增长,不能因为一头猪牺牲整个经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一句话总结他的结论:为了应对工业品通缩,应该加强逆周期调节政策(降准降息)。
针对此观点,研报社今晚就好好唠一唠。
第一,研报社认可“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的观点,目前国内物价确实处于表面通胀、实际通缩的状态。
昨晚公布的CPI和PPI数据显示,猪价上涨推动CPI破“3”,但是PPI却持续下行,表明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低迷。
如果拿掉猪肉以及猪肉影响下的肉类以及食品项,整体物价水平确实在下跌,所以确实是表面通胀、实际通缩。
第二,尽管实质通缩,但是老百姓切身感受的物价上涨压力真的不是决策层要考虑的吗?研报社认为猪价上涨因素不能刻意回避!
一方面猪价上涨已经带动牛肉、羊肉、鸡蛋等其他食品项价格上行,另一方面,根据当前趋势来看,猪价短期可能还将继续上涨并推动CPI上行。
民以食为天,猪肉以及食品价格,才是老百姓最真切体会的经济,如果作为政策决策者,这个时候若拿掉猪,是不是掩耳盗铃了?就好比一个考生,高考语数外三门,语文考了0分,数学外语都是满分,结果这个考生说“如果不考语文,我就是全省状元”,这样清华北大真的要你么?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现在不是说货币政策能推动猪价上涨多少,而是当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猪价上涨的趋势发生逆转了,照着当前趋势往后发展,后几个月对居民消费、民生问题的边际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政策这个时候应该继续大力遏制猪价上涨,并且要尽量避免一切会再次促使猪价上涨的因素(事实上,当前政策也是一直在这么实行的)。
第三,PPI是经济同步指标,不包含预期,并且不是决定货币政策宽松与否的唯一指标,政策的制定者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首先,PPI持续下行说明当前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反应的是当前,而不是未来。与PPI持续下行形成对比的是,最新社融数据已现企稳迹象甚至略超预期,而社融数据才是经济的先行指标,这可能预示着随后几个月制造业景气度将迎来回暖,同时部分工业品去库存已经见底,所以工业品价格大概率已经处于磨底的过程中。
其次,货币政策宽松与否不能仅看PPI,还有CPI、社融、GDP等重要经济数据。PPI仅是其中一个参考维度,还不如社融等数据有预判性,所以仅用PPI数据来看货币政策,有点片面。
退一步讲,不考虑社融这个先行指标,仅考虑经济同步指标的话,还有另外一个指标比PPI更重要。10月18日,会披露三季度GDP数据,这也是经济同步指标(不包含预期),跟PPI相比,GDP才是最核心的经济同步指标,在GDP出来之前,就枉谈当前经济差到不得不动用宽松政策,是不是有点急了些?
这边也顺便跟大伙普及一下,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几个大的考量维度:
第一,国内经济,若经济过弱,货币政策需要宽松(降准降息);若经济过热,货币政策需要收紧,这是本质因素,能起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贸易摩擦,在当前特殊时期,也一度影响国内货币政策。从去年开始,已经有数次降准来对冲关税的影响。
第三,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尤其是由于中美利差的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总结来说:
1,货币政策一定是谨慎的,决策层会多维度来权衡,尤其是在当前,究竟是稳经济还是稳民生重要,这恐怕不会草率做出选择,要全方位权衡利弊。
上一篇:荀玉根接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离职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