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有基础有保障——2021·经济学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开局之年,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央视网特别策划《2021·经济学家“解”两会》,展望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坚定长期向好的发展信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把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这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的预期目标,实际上与2019年的目标一致。这说明,我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是基于经济处于恢复和反弹期间的基本情况。

  

  高质量就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过去我国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迁移到沿海发达的城市地区,实现了就业岗位和人员的匹配。但现在我们看到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机会。

  

  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新产业新业态的崛起也为促进就业带来了新的机会。消费需求和贸易需求快速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快速变化,一些过去看不到、摸不清的投资方向,突然变得明确起来。这意味着,就业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且很多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持续的、不可逆的。

  

  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带来的一些变化,尤其是AI、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的应用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和技能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让劳动者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是解决就业问题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门类相协调。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员总量大的国情没有改变,而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此,就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将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有基础有保障

  

  由于我国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所显示出的增长韧性,尤其是有了2020年应对疫情的就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实现全年就业工作的目标,应该说是有基础有保障。

  就业容量的扩大为做好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2020年,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幅度,重点群体就业稳中向好,减税降费为稳主体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新增就业高于预期控制目标;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平稳,农民工外出规模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超过上年水平。

  

  此外,我国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向60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和专项奖补资金上千亿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十四五”时期劳动力市场将迎来供需双方的重要转变

  

  就业形势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贯特征,是中国经济韧性最直观的反映。“十四五”时期中国劳动力供给侧与需求侧均将出现重大变化。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减少,就业总人口将出现下降。不过,人口素质水平将全面提升,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条件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从劳动力需求来看,经济增长的非农就业弹性继续提升,经济放缓对就业总需求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有限,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持续存在。

  

  劳动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就业在产业间的再分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或将全面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就业“服务化”倾向继续加深。非标准就业成为普遍现象,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将出现重大变革。展望“十四五”以及未来中长期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劳动力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

  

  此外,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退休年龄需要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相适应。

上一篇:推进新型城镇化 构建发展新格局——2021·经济学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