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十四五”规划加快中国创新驱动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中德金融经济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霍斯特·勒歇尔(Prof。 Dr。 Horst Loechel)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将有望加快中国转型为创新驱动型国家的步伐,而中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将为德国企业提供新的机遇。
日前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对此,霍斯特·勒歇尔指出,在他看来,中国通过以促进消费和技术研发等为主的方式来强化国内经济增长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中国今后将同国际市场脱钩。”霍斯特·勒歇尔指出,正如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同样也离不开中国。他认为,从公报所宣布的内容来看,中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为德国企业同中国企业在诸如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启新的合作机遇,同时德国产品供应商也将在中国获得新的销售市场。
在霍斯特·勒歇尔看来,“十四五”规划在经济领域所提出的新导向将有望加快中国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大国的进程。他评价相关目标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只有通过转型成为一个创新驱动型的国家,中国才能真正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才能跻身世界领先工业大国行列。
针对近期德国和欧洲经济界频繁讨论的“对华经济依赖”议题,霍斯特·勒歇尔认为这一说法实属多虑。
“经济交往总是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依存度。这并非什么坏事,相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霍斯特·勒歇尔指出,事实上,德国对华经济合作并不是一种“对华依赖”,与之相反,大批德国企业在华经营得十分成功,德国工业企业同时也出口数量庞大的产品到中国。“与此同时,德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也在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因为他们能够从中获益。”(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欧洲央行原首席经济学家:现代货币理论的迷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