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房子足够24亿人居住房价会“回落”多少经济学家

这些年,我们盖了多少房子?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根据统计局2017年的调查,中国城镇住房总存量为261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住房总面积为145.9亿平方米,而镇区是115.4亿平方米。按90平米一套房,城镇房屋总量大概是2.8亿套。
此外,去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18亿平米,销售面积将近17亿平米,取平均值17.5亿平米,仍以90平米一套房为基准,一年时间大概新增1900万套住房。
这样算下来,加上2017、2018的单年数据,目前的住房总量应该是2.9亿套左右。
有了存量房的总数,再来计算房子够多少人居住。
前段时间,统计局公布了一份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39平米,仍然以90平米一套房来计算,大概能满足6亿多人口居住。
但是,这样的统计方式,没有把小产权房加入进来,有房产研究机构做过测算,这类房子应该是商品住宅的3倍。
别不信,据之前新浪房产的一篇报道,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深圳,小产权房占全市总住房套数的比例居然超过了56%,即深圳住房中一大半是小产权房。
深圳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广大的地市和县城了,在商品住宅没有流行开来之前,靠宅基地建房、集体用地建房、工业用地建房(宿舍)、保障性住房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房子,都是“小产权房”,而上文提到的住宅总量,只有它三分之一的规模,就是我们传统意义说的红本“大产权房”。
照这个比例,商品房能够满足6亿人居住,广大农村和县城的小产权房,别管是宿舍、宅基地、农家大院,还是老破小家属院、经适房,它们能满足18亿人居住。
两者相加,也就意味着,现在的所有房子加起来,足够24亿人居住。
照这么看,楼市的需求或将大打折扣,因为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很难再释放出巨大的购房需求了。
举个例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育率不断下行,性别比一度高达120:100,每120个男孩出生,对应的只有100个女孩,尽管这些年的性别比已经出现极大改观,但1996-2005这一代,是决定未来十年楼市需求的中坚力量。
此外,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在2013年达到10.06亿的顶峰后,连续5年出现减少,根据经济学家姜超的统计,城镇每千人房地产新开工数量这个指标,也是在2013年达到了最高点,随后出现了回落。
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由存量房总量、劳动力人口、购房需求决定的。
既然大势难以改变,5年后,房价会“回落”多少?比现在能“便宜”多少?
我们不妨参考两位业内人士的答案。
经济学家姜超此前发文指出,预计这一轮中国房价的跌幅应该也不会超过30%。
本轮房价的上涨始于2015年,过去4年当中,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一倍左右,这种短期大幅上涨的背后,有着居民巨额举债的推动,显然不合理。
但是,另一方面,过去4年中国GDP的名义增速每年都在10%左右,4年下来累计增幅达到40%,这意味着至少有40%的房价上涨应该是合理的,所以哪怕房价下跌,应该也不会跌回原点,因此,姜超认为,跌30%左右应该是极致。
为什么极限是30%呢?
理由很简单: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三成以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五成以上,因此只要房价跌幅不超过30%,就不会出现大量的房屋负资产。
房地产业内大佬潘石屹,也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看法。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中期财务数据发布会上对外表示:我之前设想过,如果房价或者资产价格跌20%,我们还能活着,但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就不存在了,如果跌50%,我们还能活着,但更多的房地产公司就不存在了”。
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潘石屹作为业内最早靠房地产起家的人物,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楼市的大起大落,也错过了住宅的黄金十年,但他依靠商办模式能做到如今的规模,并且在房地产行业保持领先的个人地位,眼光肯定有独到之处。
按他透露的答案,20%对开发商来说是一道底线,比经济学家姜超认为的底线还要低。
原因可能在于,房企经营杠杆率越来越高,长期需求走弱的情况下,手中楼盘库存必然会增加,一旦房价下跌,这些资产都会减值,对于依赖购房者回款和银行贷款的房企来说,价格下降20%,意味着自己的资产会缩水40%以上,资金链会出现断裂的可能。

上一篇: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加强和完善中国征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