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公园城

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 谢燃岸 罗田怡 李媛莉 实习生 邹阿江

“昨天我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有几位国际专家提到一个词,叫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高楼里的格子间里,远离了鸟语花香的自然,人变得焦虑、孤独、空虚。”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潘家华看来,公园城市是治疗“自然缺失症”的一剂良药。

10月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潘家华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可以技术解决城市扩张的各种难题,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可以造城、造高楼,但是我们造不了自然。

“工业城市的功能分区将生活与工作相割裂,造成拥堵的城市病,降低了生活品质。”他认为,公园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不仅能让市民亲近自然,还能解决困扰城市已久的各种“城市病”。

在潘家华看来,公园城市的“公”,体现在它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达性;公园城市的“园”,是多样性、包容性、系统性的,不仅仅是公园绿地,也包括工业园、大学园;公园城市的“城”,传承了工业文明的技术范式,必须要便捷、舒适、宜业;公园城市的“市”,必须要有活力、效力、创意。“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园城市才是对工业文明的技术扩张、发展范式的提升、颠覆和创新。”

他说,公园城市已经是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技术扩张的城市发展范式,走向了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范式,这样一种范式是迎接人类共同面临挑战的一种必要且必然的选择。

上一篇:《经济学家》炮制“中国从事反人类罪行”,我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