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世行高级经济学家: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成功的

作者:[美]曾智华,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原题:《经济特区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作用和影响》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9年发布的最新《世界投资报告》,经济特区模式已被全球140多个经济体所采纳,其中包括近3/4的发展中经济体和所有转型经济体。

近年来,经济特区的数量迅速增长,在147个经济体中至少有5383个经济特区(仅包括主要经济特区)。其中,大多数经济特区都是多功能区。产业园区和创新园区主要集中在更发达的新兴市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区则主要侧重于物流。

为何中国经济特区如此成功?

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工具,经济特区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或国家(如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另一些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则仍在努力使经济特区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的成功与其众多的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密不可分。

今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从1980年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开始,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最重要的是,经济特区(尤其是最早一批)成功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成为中国其他地区效仿的榜样。经济特区与众多的产业集群一起,为国民生产总值、就业、出口和吸引外资作出了巨大贡献。经济特区还在为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吸纳现代管理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10月,中国共有国家级经济区628个,省级经济区2053个。如果把各类工业园区(包括地方工业园区)计算在内,将有15000多个工业园区,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30%。2013—2017年,国家级经济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2.4%以上。因此,从广义上讲,经济特区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引擎。

中国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循序渐进的实验性方法、政府强有力的承诺,以及国家积极务实的推进措施。具体包括高层领导人坚定的承诺和务实的重要性、优惠政策和广泛的制度自治、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效应领域、公私伙伴关系、外国直接投资和海外华人投资、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基准化分析、监督与竞争、商业价值链和社会网络,以及持续的技术学习和升级等方面。

4.0版本的经济特区什么样?

全球经济和市场行情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因此,经济特区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商业和经济环境。

虽然早期的出口加工区(现称之为“工业区1.0”)在许多国家取得成功(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和外汇收入),但也有其局限性。他们往往成为飞地,没能与当地经济形成紧密联系,同时严重依赖财政补贴。

考虑到这些限制以及不断变化的全球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许多国家开始接纳经济特区的现代概念,如经济特区的规模更大,与当地经济有更多联系,具备更多功能,并较少依赖激励措施,这样的经济特区被称为“特区2.0”。一些国家如中国,甚至宣布一个城市或一个省为经济特区,以测试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效。这种做法在许多东亚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工业区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朝着更加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特区3.0”方案综合了“特区1.0”和“特区2.0”的经验,并致力于创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低碳或绿色增长新趋势,以及贸易和投资政策、产业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新兴的“特区4.0”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和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商业环境,并借助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3D、机器人技术、金融科技等数字技术的支持。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

关于“更好的经济特区”的十条建议

根据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经济特区发展的经验,经济特区成功的主要经验包括:

1、把经济特区纳入长远发展战略。

应将特区发展充分纳入国家或区域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毫无例外,经济特区计划应该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议程的一部分。这些计划的设计应能最佳地补充和支持比较优势,而这些优势应通过详细的战略规划,可行性和总体规划过程进行验证,并充分考虑其商业可持续性、目标市场和业务、增长轨迹、基础设施可用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环境可持续性。这是确保它们能够立足于实际市场需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韩国、新加坡(整个国家都可以视为经济特区)的经验都强调了这一点。例如,在韩国,出口一直是该国工业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政府已经开始利用大量政策工具,特别是通过经济特区以推动出口。在中国,经济特区主要是作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城镇化增长极的一种重要手段。

上一篇: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