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免费数字产品到底价值几何?40多位顶级经济学家

2020年一场倏然而至的疫情让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有望实现正增长。实际上在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多年增长乏力,欧美日等GDP增速几乎陷入停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数字应用正在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为何数字技术正在显著改变社会经济面貌的同时,却没有显示在生产率的增速中? GDP等传统衡量指标受否无法衡量数字技术为创造的福利?为回答这一问题,罗汉堂在9月9日举办Frontier Workshop《衡量新经济》研讨会,召集全球顶尖专家,其中包括5位诺奖经济学家、40多位学者、国际机构研究负责人以及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衡量和发展数字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知名的技术悲观主义者在研讨会上表示,从2005年起,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生产率增速已有明显下降趋势。他认为,生产率下降趋势主要受到几个不利宏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老龄化、教育资源不均和可持续性等。戈登认为,数字技术无法逆转这一趋势,而对数字经济的错误衡量也不足以解释这种长期生产率停滞。

其他参会者则对数字技术持更加积极的态度。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汉堂学术委员迈克尔·斯宾塞认为,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地变革着经济和社会,在健康、教育、协作方式等领域的影响极为突出。这种影响非常深远、多维且复杂。我们不应纠结于技术对生产率的提升,而应该衡量数字技术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给政策制定者传递正确的信号。

罗汉堂学术委员会成员,斯坦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埃里克·布林约尔松是衡量新经济领域的顶级学者,近年来他专注于衡量免费数字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福利,这些都是传统GDP无法捕捉的。他采用独立实验法来测算人们愿意为免费数字产品如搜索引擎、社交网络、音乐和网络邮箱等付出的金钱,从而它们创造的价值。他的测算显示,仅一家知名社交网络就可以将2004-2017年美国GDP年均增速提升0.1%。此外,数字产品快速迭代带来的质量提升,不但无法被GDP捕捉,反而会降低GDP。以智能手机为例,它整合了计算机、数码相机、导航仪、电视机等等多种功能,让这些传统产品的销量大幅下跌,从而降低了GDP。

罗汉堂秘书长陈龙在会上提出,我们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还远远不够,除了上述生产率悖论,至少还有三个传统统计方法难以解释的谜题: 1. 与以往不同,世界进入了低通胀时代,即便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主要经济体核心通胀仍然保持低位;2. 免费产品在居民消费篮中越来越重要,并且占据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时间; 3. 无形资产在数字技术有关企业的估值中占比越来越高,这与传统行业构成鲜明对比。这些谜题共同提示了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转型,无形经济规模相对有形经济越来越大,而这对传统的生产率衡量构成巨大挑战。中国电商零售为综合理解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中国零售业数字化速度领先全球,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宏观成分。一方面,中国批发和零售也劳动生产率在经过数字技术重构后实现了上升,另一方面,大量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不在劳动生产率之内,这些收益包括为消费者带来的多样性选择、质量提升、可获得性、时间节约,为生产者带来的更为平等而广阔的市场机会等。

在学术界以外,各国际机构和组织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行动。世界经合组织创新科技部副部长,德克·派拉特在会议上介绍,自2004年起经合组织就开始着手进行定义和衡量数字经济的工作。今年7月,G20各成员国已经对数字经济的定义达成一致。OECD在今年推出了G20数字化转型工具包,可以从36个指标衡量成员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其更好地评估和发展新经济。

在会议上,各国学者和机构专家基本达成共识:新经济需要新衡量。正如布林约尔松所说,由于数字实践的飞速发展,近10年来经济学家对经济的了解在减弱而非增强,而旧方法显然无法解决新问题。陈龙表示,我们只关注到如何将饼做大,没有发现大饼已经变成了蛋糕,我们的经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罗汉堂愿意与各国学者、国际机构和政策制定者一道,继续推动这一议题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地衡量和发展数字经济,让数字技术更多造福于人类。

上一篇: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预计 全球经济复苏或需等到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