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第一经济学家桑弘羊,打小聪明伶俐,是
桑弘羊出生在洛阳的一个富商家庭中,出生年月不详,大概有以下三种说法: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出生说;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出生说;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出生说。那句“六十有余年矣”被后人反复推敲,至今也没有论。此处为了之后的行文方便采用景帝二年说。 我们今天就来说下桑弘羊的故事。桑弘羊打小聪明伶俐,可能是由于自己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桑弘羊极其撞长心算,童年时就显示出了他的理财、会计天赋。
因为是神童,而且还是家里比较有钱的神童,所以年仅十三岁的桑弘羊以“选”(赀选大概类似于花钱买官)的方式入宫当了一名侍中。在宫中,桑弘羊的主要任务是陪读,而陪读的对象,正是仅仅大他几岁的刘彻。所以他和皇帝从小就待在一起,彼此也都十分信任,在长达二十七年的侍中生涯中,桑弘羊一直默默无闻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作为一位有着理财天赋的人才,自然也逃不过汉武帝的法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时年已经四十岁的桑弘羊被正式任命为大农中丞,开始一点点执掌帝国的经济命脉。 在经济战线上,桑弘羊得以大展拳脚,迅速展现出卓越才能。
。由于表现十分出色,很得领导赏识,五年之后,也就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有如坐上直升机的桑弘羊再次被提升,出任治粟都尉并兼领大农令(此官职基本类似于财政部、农业部的总和),成为一位能够影响朝政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直到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桑弘羊因儿子犯罪连带遭到贬官,但由于他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汉武帝也没有严惩,只是做了降级处分,仍然任命他为搜粟都尉,依旧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大权。可见桑弘羊在武帝心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一直到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汉朝的多项重大经济政策,诸如大名鼎鼎的盐、铁、酒官营制度,输均平准法,统一币制,允许部分官员和民众入粟补官或者赎罪等,桑弘羊都参与了制定和执行工作,得以为由于连年征战而疲敝交困的国家聚敛大量财富,弥补了重大的财政亏空,使国家在财政危机出现时可以安然度过。孙中山先生曾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这样评价桑弘羊:“行输均、平准之法,尽笼天下之货,卖贵买贱,以均民用,而利国家,率收国饶民足之效。”
但由于桑弘羊所主持的经济改革措施损害了众多的贵族、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同时他也被当时的儒家“重利轻义”观念所不齿,所以桑弘羊的改革在当时往往招致非议。和他同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和后世的班固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不屑于为其专门立传,只是在《平准书》和《食货志》中或多或少地插入了对桑弘羊的记述。当时一位名叫卜式的大臣,甚至大骂“烹弘羊,天乃雨”。而且在后世两千年中,各朝各代都没有停止对他的争论,夸他的人说他“民不加赋而国用饶”,骂他的人说他“与民争利,一身幸而四海穷”,总之是褒贬不一。
可当时朝臣和舆论对桑弘羊的影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在汉武帝心目中的牢固地位,反而只能是使汉武帝更加信任他,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或许在汉武帝看来,这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人并不单单是臣子,更多的是朋友,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十三岁就入宫的桑弘羊,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和钩心斗角之后,也终于成为一名老谋深算的成熟政治家,他从政的时间甚至比霍光的年龄都要长。他经验丰富,处理过很多棘手的问题,他对经济的管控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以他的资历和能力,辅政大臣之位已经势在必得。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病床上的汉武帝下达诏书,将已经任职搜粟都尉长达九年的桑弘羊直接提拔为御史大夫(仅次于丞相),并受命参与辅政 至此,桑弘羊正式进入帝国的最高层,而汉武帝“与民休息”的遗愿将由他来完成,至少桑弘羊是这么认为的。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个故事见。
上一篇:意大利经济学家:服贸会给意大利企业带来重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