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刘尚希新经济需要什么样的财税体制

2021年1月23日,“新经济大会”在北京正式举办,会上,12位重磅经济学家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展开分享与交流,探讨疫情下经济重启的新起点、新机会和新风口。本文节选自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院院长刘尚希的发言。

财政和金融的问题非常复杂,这里主要还是谈财税体制,谈新经济需要什么样的财税体制。要想弄懂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实,新经济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状态。

第一个趋势是数字化,第二个趋势是金融化,而这两化又是交叉融合、相互推动的。

先看数字化,也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跟传统的工业经济比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它颠覆了传统工业经济的基本逻辑。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数字经济是相反的。工业经济实际上是代表传统的一种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反映出现在正在走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的基本逻辑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如果把数字革命、数字技术仅仅视为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延续,是在原有逻辑上的一个延伸,我觉得可能贬低了数字革命的价值和意义。数字革命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方面,也反映在社会层面,它会反映在整个社会组织方面。可以说家庭、企业、政府都是社会的一些具体的组织。

社会在数字革命这种趋势下,这些组织都会发生巨变,这种巨变可能是颠覆性的。建立在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基础上的社会组织架构,随着数字革命的推进会重构。

譬如说企业,传统的企业组织就是工业化条件下典型的以流水线为特征的工业企业,现在逐渐转向数字平台企业。在工业化条件下的劳动雇佣关系变成了一种依托于数字平台的劳务合作关系。所以说我们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许多法律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已经变得不相适应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经济不仅仅是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的组织架构进行陈述,而且是对现有的法律制度、原有的一些规则(比如说监管的规则)也要颠覆。

所以数字革命的逻辑不同于工业革命的逻辑,就像工业革命的逻辑不同于农业革命的逻辑是一个道理。所以应该要看到这一点,不能再在工业化的逻辑上去理解数字革命。

再一个就是经济的金融化,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即金融交易和实体交易在不断地融合。过去看金融交易、金融部门、金融行业,它是有边界的。但是现在实体交易和金融交易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收到了货,本来应当马上要付款,但是我开一张承兑汇票,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兑现,这时就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的关系。所以这种预收预付跟实体交易紧密的融合,让融资租赁或者租赁融资现象越来越多。而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里金融资产的占比在上升,所以现在金融交易和实体交易在不断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和实体经济截然分开已经越来越难了。所以经济金融化其实也是涉及到传统经济学里的一些基本的概念,要重新理解甚至要重新定义。比如货币,传统观念中对货币的定义就是经济学里面的五大职能,但是现在认为货币不一定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价值尺度了。

现在货币可能成为了一种资产,以至于在研究央行发的货币到底是形成负债还是形成资产,或者说国家的一种资本,现代货币理论其实对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颠覆性的看法。

还有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权益性?什么是负债性的?这在会计准则里确认时变得越来越难,并且越来越模糊,而且对这种资产的估值也越来越主观化。比如说独角兽的企业,它的估值既不是按会计准则进行估值,也不是按资产评估,它实际上是市场形成的一个看法。所以它的这种估值是基于未来潜在价值来进行估值的。

一个物品或者财产、资产,要确认兑现估值,过去都是按历史成本法。现在历史成本法脱离实际了。因为现在的价格不是这个价格了,所以现在按公允价值去估值。但是按公允价值来估值,没有考虑未来,只考虑到现在,所以它变得很真实了,但是不客观、不准确了。

所以在资产的计量上,实际上出现了不确定性的问题。它的这种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不可兼容的。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又涉及到宏观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资产负债表的危机,所以曾经一度认为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法有问题,它是顺周期的。

上一篇:经济学家林采宜真正困住你的是认知而不是性别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