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

电视剧《上海、上海》的解读

在中国的近代史中,上海始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不少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作家与艺术家都以它为对象,投入睿智与激情,进行研究与创作。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三十一集电视连续剧《上海、上海》,再次为我们理解上海提供了一部生动的音像志。

我认为,一部成功的电视剧,要从剧本与剧两方面来论述。剧本体现了编剧的才华与思想,展现的是文学的力量;而剧首先展现的是导演的功力与思考,他不但要把握剧本的精华,更要开掘剧本中隐含的东西。将扁平的文学化为斑斓的图像,这是一次再创造。一个优秀的导演总是善于运用这种转换的力量。

《上海、上海》这个剧本,描写了辛亥革命到解放前夕这将近四十年间上海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从广义是说,仍属于历史剧。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其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它既是人物的奋斗史,也是上海的编年史。三位义结金兰的兄弟刘恭正、佟光夫、顾业成,一经营实业,一从事金融,一跻身帮会。通过他们升沉与坎坷,拼搏与发展,特别是刘恭正与韩如雪之间的爱恨情仇的纠结与演变,让我们看到了在旧上海这个大舞台上上演的坠落与崛起、动荡与变异、开放与守旧、正义与邪恶。多种思想的激荡,多种力量的较量,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叫冒险家的乐园,什么叫风云际会的桥头堡。

我曾在一篇创作谈中说到,历史小说的真实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典章制度的真实,二是风俗民情的真实,三是文化的真实。三个真实中,前两个真实是形而下的,要下足功夫做好考征与搜求的工作。第三个真实则是形而上的,体现作家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判断和把握。应该说,《上海、上海》的编剧在历史的真实上下过一番功夫,让其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中上演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演变与人的命运紧紧相连。

从播出的电视剧中,我们看到导演对升华这个剧本作了可贵的探索。我们说旧上海,是针对解放后的上海而言。但是,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上海就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的通商口岸,并一直成为中国培植现代商业文明的摇篮。因此,那里每一天都充满了诱惑。每一个诱惑,既是机会也是陷阱。在那里,文化的冲突显而易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学而优则仕,而剧中展现的文化却都是学而优则商。通过这些商人的努力,我们看到一种缺乏契约精神的传统社会在上海得到改造,领导公司前进的企业家也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此前,在中国的创造力量唯有政治,而在剧中我们看到,金钱也在创造力量。在政治影响力无远弗届的时候,金钱的影响力也无处不在。

尽管中国的传统商人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像《大宅门》与《乔家大院》这两部电视剧的主人公,其经营的智慧亦能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但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商人,都是最早产生于上海。银行、证券、买办、商标、广告等等这样一些现代商业的元素,都成为旧上海商业的有机构成。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商业文化毫无陌生之感,但在上一个世纪开始之时,这样的文化让国人惊愕。仿效或抵制,眼花缭乱亦或暗流汹涌,我们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混乱。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进入本土,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上海、上海》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文化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导演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剧本的内涵。他刻意表达上世纪前半叶上海文化的真实。从剧中人物使用的语言以及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到服饰。器物以及活动的场所室景与街景等等,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上海的沧桑变迁。

还有一点尤其值得提起,即正确把握历史进程与人物命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将近半个世纪,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动荡也最为严峻的时期,旧王朝的崩溃,日寇的入侵,腐朽没落势力的垂死挣扎以及正义力量的成长壮大。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牵扯国人的每一根神经。常言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曾经轰轰烈烈搅动上海滩的金兰兄弟三人,最终都不得不惨淡地谢幕。通过这一悲剧性的命运揭示:在系统性的风险中,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

人不能选择历史但历史却在选择人。由此我想到今天的上海,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上海依然成为中国的经济引擎。现代商业文明的发现与发展,让那里每一天都在创造经济的神话。黄埔江两岸,不再是冒险家的乐园,但都是创业者的乐土。看完《上海、上海》我不能不感慨,当下的上海,正在经历开埠以来最为灿烂的黄金时代,曾经怀着实业救国之梦想来到旧上海创业的商人们,他们真正的悲剧在于生不逢时。

上一篇:政府应该补助艺术吗?——关于艺术补助的争论与
下一篇:没有了

Top